金字塔原理
从上高中开始,我们开始写的文章基本就是议论文。在写一篇议论文的时候,我们需要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需要列举出若干的论据来支持我们提出的论点。然后在文章结束的时候需要使用简短的话来对自己的文章做出一个简单的概括。
现在想起来,这可能是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项能力。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就叫做《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中提到,一篇好的文章或者是报告,条理清晰是最关键的。一篇有着良好结构的文章可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更好的阅读体验。将文章的结构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可能一个好的方式,金字塔的结构如下:
金字塔结构与树的结构很类似,如果对计算机熟悉的人应该知道树是一种表达能力很强的结构。
金字塔的四个基本原则
搭建一个金字塔结构的时候有四个基本原则:
-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终结概括
- 归类分组:每一组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在向读者介绍一个新的思想的时候,结论先行往往是最有效的。特别是在中国这么委婉的文化氛围内,很多时候聊了大半天依然不清楚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在一开始就将结论说出来,那么读者是带着结论去读接下来的内容,就容易理解的多。在这篇文章中,我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与树结构很类似,所以我们在构建一个金字塔结构的时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法,就是从文章的主题出发,去发散文章的结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指下而上法,这种方法则要求先列出主要的观点,再从这些观点去提炼中心思想。
自上而下
- 确定论述的主题
- 设想读者的疑问
- 给出答案
- 检查主题的背景和冲突是否能够引发读者提出疑问
- 证实答案并给出关键的论证点
自下而上
- 列出文章所有的要点
- 找出要点之间的关联
- 得出结论
- 推导出文章的主题
上面两种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的。对于一个归纳的问题,自上而下的方法可能更合适一些,对于演绎的问题,则自下而上的方法可能更好一些。
PPT演讲中的金字塔结构
在做演讲的时候,保持良好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演讲应当全程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所以整个PPT的构建也应当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在做PPT的过程中,与文章不同的是,PPT不应当出现大段的文字。而应当使用更多的图表,图标与文字的比例应当在9:1左右。
结构化思想可以让人更容易接受。构建结构化的金字塔应当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最终的目的就是需要能够更清晰的表达作者的思想,而读者也跟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