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用户体验,从新钱包开始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现在的以太坊应用层需要解决的是应用不足和用户体验问题。最近很多的 eip 提案也都是瞄准了这个方向。
最近的 ERC4337 想要解决的就是钱包问题。在 web3 的世界里面,钱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这个就是进入 web3 世界的钥匙。但是目前在以太坊中,EOA(外部账户)以及合约账户的使用门槛都很高。用户需要对区块链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一些理解才能开始使用,而且使用的时候要一直注意安全,用户的心智负担很重。
让一个小白用户去接触以太坊的钱包,就好比是让一个互联网的用户直接使用 http 协议来和应用交互,很明显这个不合理。
最近比较讨论比较多的 ERC4337 就是这样的一个方向。这个钱包的设计在不改动以太坊合约层的情况下,来给用户和链之间加上一个中间层,用户可以通过社交恢复()的方式来修改自己的私钥或者找回丢失的资产。
在这个钱包体系下,用户的交易被定义为一个 UserOperation,多个 UserOperation 可以聚合在一起提交到链上(对,在这里好像看到了 rollup 的身影),而且在交易的过程中,用户可以不需要使用 ETH 来支付 gas,可以使用任意一种 ERC20 的币来替代。用户在这样的情况下甚至完全不用感受到以太坊的存在,但是交易确实已经被提交到了以太坊。
但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没有什么问题是增加一个中间层解决不了的。
随着以太坊的不断升级,已经越来越像是一个基础设施,等完成分片升级之后,以太坊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数据库(账本)了,它更大的作用是用来承载数据,让上链的数据不可更改。很明显,这些升级都不是为普通用户准备的。
对于更多要进入 web3 的用户来说,他们需要一个更方便的接入方式。那么一个合理的方式就是来增加一个中间层。
目前还有一些方案,想要修改以太坊的共识层来提升用户体验,这个方向是不对的,应该还是要从应用层动手。与之类似的,在开发互联网产品时,总不能说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去修改 MySQL 的源码。
现在的以太坊上需要更多这样的协议,来丰富应用层,让更多的人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让以太坊真正的被主流人群用起来,而被主流人群用起来的关键就是将以太坊隐藏掉。这个也确实是合理的做法,在当前互联网模式下,绝大多数用户是感知不到互联网的存在,但又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互联网。
也许有人就会质疑,这样的应用还叫 web3 么,说好的去中心化呢?在以前的互联网中,所有的平台都建设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应用之间的交互很困难,就像是一座座孤岛。而在以太坊上,以太坊的的去中心化程度决定了上层应用的去中心化程度。只要以太坊的底层足够安全,足够去中心化,那么上层的应用也是去中心化的。
而且一直认为,web3 和 web2 不是对立面,它们必然是要走向融合的。在 web3 的世界中,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上传的链上,只需要保留用户关键的资产就可以。用户关心的也是这些资产是否可以正常地流通,其他的信息都分散在各个系统中。
在后续 layer2 层的方案逐渐完善的时候,web3 应用也会基于 layer2 层来构建,而不是直接基于以太坊,这样用链的成本也降下来了。到那个时候,用户使用 web3 就像使用 web2 一样便利,那样才会带来 web3 的真正爆发。
参考链接:
[1] https://eips.ethereum.org/EIPS/eip-4337
[2] https://www.notion.so/EIP-4337-0baad80755eb498c81d4651ccb527eb2